既有Mobileye自动驾驶芯片、也有Autotalks车联网芯片,还有车规级晶圆代工……位于地中海东岸、亚洲西部且人口只有960万人的以色列,不仅已经进入发达国家行列,而且凭借在汽车等领域的芯片优势成就了芯片强国。在这迅速崛起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奥秘呢?
芯片体现创新能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不足千万人口,可能还不到一些国家一座城市的人口多,但是以色列的创新能力却是极不平凡的。
这个面积只有重庆三分之一、沙漠占据三分之二国土的国家,却拥有数百家芯片公司,并汇聚了高通、三星、苹果等巨头的芯片研发中心,凭借芯片等高科技产业成为中东地区唯一的发达国家和世界少有的屈指可数的芯片强国。
今年5月,高通宣布收购以色列车联网芯片商Autotalks。Autotalks主要研制用于智能汽车的车联网 (V2X) 通信芯片,通过这些芯片的应用可以提高智能汽车的安全性能。而在2022年2月,高通宣布耗资54亿美元(1美元约合人民币7.23元)收购以色列高塔晶圆代工厂,该工厂主要生产用于汽车、传感器和电源管理的模拟芯片。
早在2019年12月,英特尔宣布以约2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人工智能芯片商Habana Labs,该芯片商提供用于自动驾驶的可编程深度学习加速器芯片。之前的2017年,英特尔斥资153亿美元收购Mobileye自动驾驶芯片公司,使其成为了英特尔的全资子公司。2022年,Mobileye推出了专为自动驾驶打造的EyeQ Ultra芯片平台,相当于每秒可处理176万亿次运算的超级计算机,计划在2023年开始量产,用于自动驾驶汽车。
今年6月,以色列公布了一笔本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外来投资:英特尔将斥资250亿美元在以色利建造晶圆厂,生产包括汽车芯片晶圆在内的产品,这一数字已接近美国《芯片法案》中,承诺补贴给所有半导体企业的总金额的一半。
在此之前,英伟达也宣布正在以色列建造最强大的AI超级计算机,并且已经在与以色列800家初创公司、数万名软件工程师开展合作。这一计划中涵盖了自动驾驶的部分研究项目。
打造非凡科技“神话”
以色列是中东唯一没有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国家,土地贫瘠,水源缺乏,还有一些众所周知的不稳定因素,先天条件几乎毫无优势可言。但是,以色列2022年人均GDP达到54710美元,位列世界第14位。其高科技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54%,可以说,高科技产业是以色列经济的支柱。而占据高科技产品出口16%的,是芯片产业,堪称高科技产业“皇冠上的明珠”。
熟悉以色列芯片产业发展史就会知道,以色列的芯片产业只有50多年的时间,比美国和欧洲等芯片发达的国家同样的产业时间要短得多。1964年,摩托罗拉在以色列设立首个芯片研发中心,标志着以色列芯片行业的起步。1974年,英特尔在以色列海法设立了美国本土以外的第一个研发中心,这成为以色列芯片产业腾飞的起点。
如今,芯片产业已经成为以色列最有代表性的高科技产业之一。这里有3万多名芯片工程师,高通、博通、三星、华为、德州仪器、LG、日立、Marvell、KLA-Tencor等芯片巨头都在以色列开展研发活动。
以色列此前有5家晶圆代工厂,曾经是3家归英特尔、2家归高塔。但在英特尔收购高塔之后,以色列的芯片代工已成为英特尔的天下。外加此次英特尔宣布投资的新厂,预计以色列在未来将有6座属于英特尔的芯片晶圆代工厂。由此,英特尔在以色列带动直接及间接就业5万多人。2022年,英特尔在以色列出口额达87亿美元,占以色列高科技出口总额的5.5%。
创新王国做强产业
包括汽车芯片在内的芯片设计是以色列芯片产业的灵魂。据统计,以色列拥有全球8%左右的芯片设计人才及研发公司。
创新创业,是以色列所鼓励和支持的。以色列本国拥有超过7000家创新科技公司,是全球创业公司最为集中的地区,相当于每1400人中就有1个创业者,人均创业比例几乎冠盖全球。其中,以色列芯片初创公司数量在全球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而且,以色列的芯片创业者,所希望的并不是自己要成就世界级的公司,而是希望有跨国巨头来收购。路径基本是,在自动驾驶等某一细分领域取得技术突破,然后寻找巨头收购,然后再开启下一轮创业。因此,以色列的芯片科技公司都对技术创新精益求精,而不是把精力花费在商业运营上,因为那是收购者芯片巨头要操心的事。在这种情况下,的确出现了Mobileye这样的在自动驾驶领域拥有一技之长且水平居行业前列的科技品牌。
在以色列,政策支持的重点同样是包括芯片在内的高科技产业。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保护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从而为包括汽车芯片在内的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芯片已经成为智能电动汽车必不可少的硬件之一,自动驾驶、车联网等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所需的芯片,都是当今汽车产业乃至整个高科技产业竞争的热点,能够在芯片领域日益激烈的科技创新竞争中收获丰硕,与以色列的政策鼓励有关,也与倾力创新的环境有关。”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曾欣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这给国内企业创新带来诸多启示,值得思考和借鉴。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