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信贷数据可能弱于去年同期
6月末票据利率再度明显下滑,半年期国股银票转贴最低降至1.40%,票据转帖利率与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利差扩大,反映当前信贷景气度依然较弱。6月最后几个交易日,票据转贴利率再度快速下滑,半年期国股票据转贴利率在上中旬平均为1.89%,然而29日快速下跌至1.40%,最后三个交易日平均利率为1.45%,较中上旬均值下滑了44bps。此外,票据转贴与6M期同业存单利差也持续位于高位。考虑到票据具有资金、信贷的“双重属性”,票据利率变化背后映射出月内信贷需求较弱的问题,导致银行不得不通过票据冲量。我们预计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可能依然低于去年同期,去年6月社融口径下新增人民币贷款3.05万亿元,预计本月在2.5万亿元附近;结构上预计零售贷款新增额提振有限,企业中长贷对信贷的支撑力度或将边际下滑,票据融资占比可能有所提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3月以来,国股行与城农商行的票据直贴利差明显压缩,反映出信贷投放进程的分化加大,中小银行面临更大的信贷投放压力。在票据利率整体下行的阶段,我们注意到城商行的票据直贴利率下行幅度更大,与国股行直贴利率的利差从20bps收缩至13bps,说明目前信贷投放主体中,国股大行依然是主力军,而城农商行面临的压力更大,一些地方中小实体的融资需求更加疲弱。
短期内融资需求修复仍存阻力
6月PMI数据中产成品库存指数回落,部分周期性行业主动去库;但是,当前的低库存仍然是结构性的,并不必然意味着整个工业库存周期的反转,对应融资需求也难以快速提振。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0%,比上月下降0.2pct,低于临界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2%,比上月下降1.3pcts,高于临界点。产成品库存指数显著偏低或有明显下降的主要是钢铁和化工行业,其他不少行业的库存指数相对平稳或有一定上行,不同行业所处的库存周期位置并不完全一样。因此,这一边际变化并不意味着工业库存已经下调到周期底部,5月的PMI产成品库存指数还处在历史92.4%的分位,6月PMI仅仅是一个边际信号,去库存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对应融资需求料也难以快速提振。
5月经济数据显示,生产端较4月有小幅改善,但需求端依旧偏软,经济运行状况弱于一季度;剔除基数效应后,经济复苏进入阶段性的瓶颈期,复苏斜率有所放缓。消费方面,商品零售表现依然偏弱;基建投资增速有所回升,但高基数下今年下半年基建投资的持续性需要增量政策支撑,否则不排除基建投资增速下行的可能;5月房地产行业的销售额和竣工情况有一定好转,但主要源于去年同期低基数的影响,仍未出现实质性回暖,5月地产投资的情况与4月份相比变化不大,企业信心依然偏弱;在工业企业利润下行的背景下,制造业投资增速受到一定制约,短期内存在进一步放缓的可能性。
二季度贷款需求指数再度下滑,企业对于经营预期仍存担忧,主动扩产经营的意愿不强,导致融资需求走弱。根据央行的调查统计,二季度企业贷款需求指数由一季度78.4下滑至62.2;分类型来看,大型和中型企业大约下滑10个点,小型企业则下滑了12个点。当前经济需求端景气度仍待提振,企业对未来预期仍存顾虑,同时4月以来地产、基建投资增速下移,叠加二季度信贷项目面临储备不足问题,都会导致企业贷款需求走弱。
政策多管齐下,有望推动信用环境修复
当前经济恢复基础仍不牢固,政策加码稳增长已毫无悬念,6月MLF降息10bps,LPR报价时隔9个月跟随下调,然而我们认为这只是政策组合发力的起步阶段;针对经济形势新变化,6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围绕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做强做优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等四个方面,研究、提出了一批政策措施。目前来看,我国的政策工具箱内依然有许多可供选择的举措:
货币政策仍有宽松空间,三季度或将降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扩容增新、政策性金融工具发力也将是可能的方向。降准操作已经成为央行弥补中长期流动性缺口、提供低成本资金的常规手段。展望全年,预计信贷增长将进一步消耗银行体系超储,降准仍然存在空间,考虑到MLF到期高峰将至,降准或有望在三季度落地。当下,经济已进入修复阶段,且修复过程中结构性问题有所凸显,在此背景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定向支持作用更显重要。6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2000亿元,发挥精准滴灌作用,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支持经济内生动力恢复。后续结构性货币工具仍有望扩容增新,以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此外,政策性金融工具具有典型的逆周期特征,上半年在经济复苏较快时力度有所减弱,如果下半年出现经济动能下降、经济复苏不及预期的情况,预计政策性金融工具等准财政工具将有望再度重启扩张,以替代财政发力。
预计各类产业政策将从消费和投资两方面入手扩大需求,侧面抬升居民和企业的融资意愿。消费方面,从近期各部委下发的文件来看,或许会通过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充电桩建设以及发放消费券等途径来提振需求。此外,考虑到收入是消费的基础,稳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也是未来可能的政策方向。投资方面,或将继续通过推动能源、水利、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以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来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的引导作用,有效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地方债发行或将在三季度提速,提振社会融资规模,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从发行进度来看,上半年新增地方专项债已经累计发行2.24万亿,占全年计划发行额度的58.9%,进度不及2022年同期,和2020年同期基本持平。新增地方一般债累计发行4200亿元,占全年计划发行额度的58.7%,进度和2020年、2021年同期大体持平。截止6月末,还剩余1.16万亿元新增专项债额度,近3000亿元新增一般债额度。从部分省区市公布的2023年7月或三季度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计划来看,融资开始逐步提速,叠加7月地方债到期规模相对较低,可能对社融整体有所支撑。财政资金的运用也将助力经济稳步改善。
信用展望与债市策略
当前稳增长的政策部署已经展开,但“宽信用”的兑现仍需继续观察,融资修复节奏依然不稳定,预计社融同比增速的显著回升还需等待至四季度。考虑到当前经济修复仍然面临压力,企业信贷需求较为疲弱,预计短期内金融数据难有大幅反弹。但是伴随后续一批稳经济政策措施落地,广义财政、结构性货币工具、产业政策等协同发力,信贷投放改善和社融增速回升都将逐步兑现。我们预计,社融同比增速将在三季度围绕9.2%低位震荡,大幅反弹仍需等待至四季度,全年社融同比增速可能落于9.5%-9.8%区间内。
短期基本面角度尚不支持长债利率中枢快速回升,但政策预期扰动或导致长债利率面临波动格局;进入四季度后随着经济动能明显反弹,利率或将有所回升。下半年融资需求和经济内生动能或会暂时经历磨底的阶段,短期内利率大幅回升的风险不大,甚至可能受货币宽松刺激而进一步下滑;不过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发力情况以及投资者对政策的预期,有可能给市场带来一定的扰动。随着政策的蓄能逐步释放,经济内生动能或在四季度触底回升,债券市场对经济基本面的预期或将反转,进而推升利率水平,届时需警惕调整压力。
风险提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不及预期;经济复苏节奏与预期不符;融资需求改善情况与预期不符。
(明明为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