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停车缴费、点餐、购物……如今,扫码支付代替人工服务已然成为一种常见做法,但这种本该“提高效率”“便捷快速”的消费方式,却因为部分场所设置的通过关注公众号来缴费、被迫授权个人信息、日常频繁推送广告等情况,给不少消费者带来困扰。消费者在扫码关注后,常常会受到公众号发送的大量广告、优惠券等无关信息的侵扰,还有可能在申请各种权限的过程中面临个人信息泄露和落入消费陷阱的风险。(6月19日 中国消费者协会网)
遇到“扫码支付”代替人工服务,人们对此司空见惯,这种消费方式对于消费者来说方便快捷,而对于服务方来说也可以提高效率。然而,一些场所设置的通过关注公众号来缴费、被迫授权个人信息、日常频繁推送广告等情况,也很常见,不仅给不少消费者带来困扰,还涉嫌违反相关法规。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不得利用格式条款并借助技术手段强制交易。” 《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也有类似规定。
“强制关注公众号”这种行为,还涉嫌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规定,侵害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消费者有权拒绝和举报。可即便如此,还是有利欲熏心的经营者出现,因为有利可图。只要消费者关注了他们的公众号,就可以增加用户黏性,获得大量阅读量和关注度,也就等于培养了更多忠实的客户。
可见,“强制关注公众号”是另有所图,其根本就是人为作梗。为了所谓的公号粉丝而恶化用餐体验,这无疑是缘木求鱼,必将适得其反,等于“没有麻烦制造麻烦”。而从技术层面来看,即使不关注公众号,也可以直接点餐,哪怕是扫码,也完全没有必要关注公号才可操作。对此种行为加以治理实属必要。
但还必须看到,治理强制关注公众号也不能只靠中消协,这项工作还有赖于更多部门共同推动,因为涉及不同的监管部门,所以一定要全力避免“九龙治水”。同时消费者也要行动起来,一旦发现自己被要求“强制关注”,一定要主动投诉,如此才能让不良经营者有所忌惮。总之,治理“强制关注”必须依法形成合力,坚持下去,“强制关注”才有可能逐渐减少直至消失。(刘天放)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